PulseNet Asia Pacific第五次年会在印度举行
亚太区病原细菌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Asia Pacific第五次年会于2008年2月25日至28日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来自该监测网络的13个成员国家/地区的代表、以及负责PulseNet国际网络事务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代表和加拿大PulseNet的代表共41人参加了会议。我国作为亚太区网络的重要成员,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建国主任、阚飙研究员、景怀琦研究员、蒋秀高研究员作为代表参加了会议。
PulseNet已成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利用实验室监测网络的信息及时预警、分析暴发和发现感染来源的模范,最早由美国CDC于1998年5月建立,利用标准化的细菌实验室分子分型技术、通过分布各地的网络实验室的监测分析,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交流和比对数据、结合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识别传染病发生的关联、调查暴发流行、快速鉴定暴发的来源。在美国,通过该网络的监测已发现多起跨地区甚至国际的食源性传染病的暴发、以及追溯到感染源头,对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仅通过疫情调查,这种暴发常会被看做散发而不被引起警觉和难以发现感染来源。
PulseNet正逐步发展为国际化的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Asia Pacific是这个国际网络中的重要组成。自2002年以来亚太区网络每年召开一次工作进展会议,本次会议中,我们报告了我国网络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计划,并介绍了近些年在我国一些地区痢疾杆菌的流行特征变化、以及利用分型技术分析菌群变迁。各参加国/地区在病原细菌尤其肠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子分型技术能力上均有提高,并在一些暴发流行调查中进行了应用;一些实验室开展了技术方法的研究。在这个网络中,我国在网络建设、方法研究和标准化、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应用方面也开展了很好的工作,获得了肯定。此次会议还就亚太区网络的发展展开了讨论,在技术方法应用成熟的基础上,将逐步在部分国家/地区开始网络信息交换的探索,以推动亚太区网络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