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网站!

实验室介绍

>>更多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医学研究组发现我国鹅群中流行的

E/B型鹦鹉热衣原体引起鹦鹉热人间感染


鹦鹉热是由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与鸟及其他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病鸟或外观健康的鸟),包括鹦鹉、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中粪便、以及宰杀拔毛时,因吸入被鸟类和家禽污染的空气而经呼吸道感染。宰杀及清洗禽类被啄伤或抓伤时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鹦鹉热通常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但其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典型性呼吸道疾病区别,诊断不及时会导致疾病的重症化甚至死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医学研究组在浙江省丽水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检测到鹦鹉热衣原体,并成功分离鹦鹉热衣原体菌株。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组学证据推测这些病例的感染源可能来自于丽水市当地鹅群中流行的鹦鹉热衣原体。

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中国浙江省丽水市的医院陆续收治了4名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及影像学浸润,经验性抗菌治疗或中药治疗均无效,其中1名患者家中养有鸡、鸭和鹅,1名患者发病一周前宰杀过鹅。该项研究收集了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以及患者居住环境和家禽标本,以确定致病病原体。从4名患者标本成功扩增出鹦鹉热衣原体ompA基因和7个管家基因(enoA、fumC、gatA、 gidA、 hemN、 hlfX、和 oppA),各个基因序列一致,提示感染的是同一株鹦鹉热衣原体。通过细胞培养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到鹦鹉热衣原体,命名为LS株(图1)。




图1. 患者血清学免疫荧光实验结果和形态学结果


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鹦鹉热衣原体LS株的全基因组。基因组大小为1,146,774 bp, GC含量为39.01%(图2),包含1094个CDS。与大多数鹦鹉热衣原体一样包含一个质粒,大小为7702 bp。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鹦鹉热衣原体 LS株与A-F和E/B基因型代表株共有935个核心基因,59个特有基因。根据基因组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构建最大似然树(图3),分析了LS株与不同基因型鹦鹉热衣原体代表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提示本研究分离的鹦鹉热衣原体LS菌株与分离自德国的绿头鸭的WS/RT/E30菌株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该菌株被鉴定为E/B基因型。



图2. 鹦鹉热衣原体LS株的基因组特征


图3. 鹦鹉热衣原体LS与其他基因型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


从其中一个患者家中的鹅粪便样本中也扩增到鹦鹉热衣原体ompA基因和enoAgatA、 hemN 和 hlfX管家基因,序列与患者的序列100%一致。因此,根据分子生物学证据和两个患者的禽类接触史,推测这些病例可能与当地鹅种群中流行的E/B基因型鹦鹉热衣原体相关。这是首次关于E/B型菌株由鹅传染人的报道。通过回顾性地血清学检测,4名家庭成员中有3名对鹦鹉热衣原体IgG抗体呈阳性。由于两名患者否认有与活禽/家禽的接触史,不能排除其家庭成员感染人传人的可能性。因此,为预防和控制该市鹦鹉热暴发,迫切需要加强家禽与重点人群鹦鹉热的区域监测。

文章以“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used by Chlamydia psittasi genotype E/B strain circulating among geese in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为题在2022年11月发表于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IF=19.5)杂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覃新程研究员、丽水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金伟主任医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秦天研究员为责任作者。浙江省疾控杨章女及南昌市疾控孙向荣为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