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网站!

实验室介绍

>>更多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国家重点实验室肠道组在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上发表论文

2008年9月,郑翰博士在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Immunology上发表题为“Mitogenic effect contributes to increased virulence of Streptococcus suis sequence type 7 cause 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like syndrome”的论文。该研究主要提出了引起人类猪链球菌感染疾病暴发的Streptococcus suis,ST7型菌株较ST1菌株具有更强的丝裂原活性。

1996年Streptococcus suis 血清2型ST7型 首次被报道,并且在1998年和2005年暴发了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症。证据显示Streptococcus suis 血清2型ST7型出现的愈来愈多,但是机制并不清楚。序列型ST7菌株SC84,是从四川暴发的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病人分离出来的,序列型ST1菌株31533,是一株从病猪分离的典型的高致病菌株,作为对照菌株。在本次研究中,显示了这两株菌在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上存在差异。序列型ST7菌株SC84较序列型ST1菌株31533具有更强的刺激T细胞,幼稚T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增生的能力。T细胞对两株菌的反映都依赖于抗原提成细胞的存在。对于两株菌,同种异体抗原提成细胞都能提供足够的信号激活幼稚T细胞,显示这两株菌SC84, 31533都具有丝裂原活性。然而,这两株菌的丝裂原活性强弱是不同的。作者提出序列型ST7菌株SC84较序列型和ST1菌株31533在丝裂原活性强弱的差异与这两株菌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微生物的区别具有相关性。序列型ST7菌株SC84较序列型ST1菌株31533具有更强的丝裂原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来证实在ST1和ST7可能是什么的成分来产生了丝裂原活性强弱的差异。

通讯员: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