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网站!

实验室介绍

>>更多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邵祝军博士获“第九届复旦大学谈家桢基金九源奖学金”一等奖

第九届“复旦大学谈家桢基金九源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由徐建国研究员培养的2004级博士研究生邵祝军获得一等奖。

“复旦大学谈家桢基金生命科学九源奖学金”设立于1997年,是中国第一个授予生命科学领域在读研究生的专项奖学金。第九届奖学金评审共收到151篇参评论文,其中2006年度在读研究生发表的SCI影响因子5以上的参评论文有100篇。本次评比的特等奖授予中科院神经所管沉冰博士,他的研究结果在Cell杂志发表。一等奖论文10篇,其中,2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6篇发表在Nature系列杂志,1篇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邵祝军博士的获奖论文发表在Lancet杂志(IF 25.8 ,2006)。

邵祝军博士2004年至2007年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师从徐建国研究员,主要从事细菌性脑膜炎疾病的预防控制及脑膜炎奈瑟菌遗传进化研究工作。本次参评的论文主要报道了一个国际上新发现的ST-4821序列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

我国历史上是流脑的高发国家,发生过4次全国性A群流脑的大流行,随着我国大量推广接种A群流脑疫苗,A群流脑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2003年,我国安徽省突然暴发了C群流脑,并呈现全国性的快速扩散流行趋势。通过对安徽省C群流脑菌株进行研究,发现一种新的ST-4821型菌株,并命名了一种新的ST-4821 Complex(序列群)。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T-4821 Complex和国际上引起流脑流行的6个主要高致病性序列群流脑菌株具有不同的遗传进化特征,是我国首次发现和命名的流脑菌株的序列型和序列群。

ST-4821型 C群流脑的出现对于我国流脑疾病预防控制、流脑流行态势分析、A群或A+C群流脑疫苗免疫策略的制定和调整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A+C群流脑疫苗已经纳入我国免疫规划。

2007年,邵祝军博士、徐建国研究员等完成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及ST-4821序列群的发现”科技成果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通讯员: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