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网站!

实验室介绍

>>更多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

大规模病原学监测助力猩红热防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发表论文

大规模病原学监测助力猩红热防控!

诊断组发布一项我国连续八年呼吸道来源化脓性链球菌型变迁最新研究进展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5岁~15岁儿童,由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感染引起,目前无疫苗可用于预防。猩红热病后一般可以获得针对同种基因型菌株的持久免疫力,但对于不同基因型菌株感染无免疫保护作用。自2011年以来,全球多地报道猩红热发病率上升,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倾向认为病原体变异可能为主要原因之一,病原基因型监测对于猩红热防控至关重要

2019年12月,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诊断组联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在《柳叶刀感染病》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8-year M type surveillance of Streptococcus pyogenes in China (Correspondence)。该研究对2011年~2018年北京地区呼吸道分离的化脓性链球菌进行了emm基因型监测,共采集咽拭子24590份,分离猩红热等相关菌株2484株。结合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2011年~2018年,北京市呼吸道来源化脓性链球菌主要为emm12和emm1型,2011年emm12型占比最高,随后开始下降,emm1型开始上升。2013年emm1型超过emm12型,在2014年达到高峰。与流行emm型别构成比变化相对应,北京市猩红热发病率也从2012年开始下降,2014年出现第二个高峰。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2018年分别监测到非优势基因型emm128和emm3型有所增加。

该研究将八年内北京地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与病原学变化相结合,揭示了流行期间emm基因型变化特点,并提示应高度重视emm1型和其他非流行基因型菌株的增加,建议在国内其他猩红热高发地区扩大开展病原emm基因型监测,同时密切监测其耐药性变异。该研究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周期最长的猩红热相关主动监测研究,对于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猩红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 2011~2018年北京地区猩红热

                    流行趋势及呼吸道分离化脓性链球菌emm基因型(M型)构成


文献信息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19)30694-2/fulltext